自學,學什麼?
- 站長/金醬
- 2018年11月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本篇帶您認識何謂自學?以自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有什麼樣的想法感受?以及現有體制下的自學模式初探!

自學,是什麼?
自學,就字面上的定義來看就是「自主學習」的意思,但其實身為學校義務教育內的我們,這些事情不都可以自己私下實踐嗎?何必要自學呢?但這些是許多不使用這種學習模式的我們所未能感受過的,進而形塑出許多刻板印象,比如 「自學生一定很有錢?」、「在學校有問題才會需要自學」,在學習方法日漸多元和實驗教育思維逐漸普及的世代下的我們,是否不太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呢?
自學生在想什麼?
同樣是自學生且為YouTuber的嬸嬸沈聲翰在一次的自學生小聚當中,訪問了參與講座的幾位自學生與非自學生,對於自學的想法?並試著從自學生的立場,表明自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與學校教育相距甚遠?自學生對於非自學體制下的人想說什麼?
不要看到自學生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做些有的沒的,就羨慕、嫉妒、或厭惡我們,我知道有些在校生也可以做,大家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沒有自學和在校的區別--自學生 陳明秀
從影片當中可以看見自學教育其實是因人而異的,會因自己設定的學習計畫而日益更動,並不會像學校教育按表操課,或者被拿來借課等情事,自學意味著更大的自由和靈活度,但也同時考驗著自學生的挫折容忍度、自我安排規劃的能力,才能在自我提升的道路更上一層樓!
自學,有什麼種類?
原來自學也有分成個人和團體、機構自學,「個人自學」就比較偏向過去的自學體制,也就是所謂的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但現今學習場域擴增,不僅僅是在家庭裡,社會上各個角落都有可能是你的教室,可以與學校簽訂合作契約,順利完成學業後即可領受該學校的畢業證書,但若是與申請實驗教育機構或是直接與地方政府教育局申請則可能拿到的是同等學力證明,而團體自學和機構自學同屬「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所指稱之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只是申請對象從個人轉變成團體或機構而已,但學習模式也會因為有同儕人際的互動,顯得與學校教育並無大差別,但對於學習的理念和方式則與在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相關資料:
Comments